“岗位挖潜、管理挖潜、创新挖潜、安全挖潜,在活动中找差距、寻潜力、谋跨越。”2009年,这种强烈的节约降本理念成为海上勘探事业部开展挖潜增效活动的强大动力。作为该铜包钢事业部生产经营工作的“重头戏”,挖潜增效活动在全体员工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为该铜包钢事业部“御寒过冬”,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做到有的放矢
2009年,受国际国内石油需求和价格双重压力影响,海上勘探事业部生产经营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成本压力巨大。在如此大环境下,该铜包钢事业部清醒地认识到成本管理水平与形势任务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迫在眉睫。
2009年初,铜包钢事业部适时提出大力开展“挖潜增效”活动,坚决执行低成本发展战略。直接目的是为了动员全体员工齐心协力节约开支、压缩成本,渡过面临的难关。除此之外,将铜包钢挖潜增效活动作为将事业部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契机,才是这次活动最根本的目的。
建章立制,形成挖潜增效的长效机制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该事业部统一思想,从建章立制、建立“挖潜增效”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向管理要效益。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下发《挖潜增效活动经济责任制暂行办法》,将活动精神层层传达至每一位员工,并及时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针对“铜包钢非生产性成本支出”的控制和减少措施,建立了一套更为健全、完整、详细、可控的财务经营制度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形成成本周报,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依据。同时要求全体员工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节约开始,形成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此外,铜包钢事业部进一步修改完善招待费管理规定,严格审批程序,降低招待标准,超过1000元的招待费报总经理审批,从源头上控制费用开支。
技术革新做先导,各显其能多点开花
铜包钢技术的提高意味着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意味着抗击危机能力的增强。为在技术上有所创新,该事业部全体员工开动脑筋,群策群力,频出奇招,努力提高管理效率,降本增效。
电缆是野外地震采集项目的重要设备,损坏率高。为了提高电缆的维修效率和利用率,该事业部仪器设备中心自行研发了电缆探伤仪。通过在野外现场的推广和使用,不仅能够准确的查找电缆伤断点,使以前无法找到故障点的电缆得以修复,减少了电缆的报废量,而且提高了电缆维修的速度,提升了项目时效,全年通过修复再利用共节约成本300多万元。
震源是海上地震勘探作业的主要装备,针对传统的船舶震源系统,该事业部对关键部件的改造进行科研立项,用符合现有国内加工水平的工艺代替国外铜包钢技术,成功研发出高可靠性水下电缆和猪尾线,其寿命和性能甚至超过进口产品,而生产成本仅为国外购置的二分之一左右。
该铜包钢事业部将自主产权的专利成果和专项技术在项目生产中大力推广。如自主研发的二次定位软件“检波点二次定位系统RRS V2.0” 多次运用到项目生产,从定位炮设计到二次定位运算,都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了二次定位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将“SPS辅助数据整理软件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项目,在保证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时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赢得了市场美誉。
自挖潜增效活动实施以来,海上勘探事业部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用工管理等多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为铜包钢企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